驿路枫情-加拿大移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2 驿路枫情h4
查看: 1889|回复: 6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11: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球华报报道,联邦政府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在大温哥华地区,有超过7万2000名在职人士生活在贫困线下,几乎占本地全部工作人口的十分之一,是加拿大各主要城市中最高的。卑诗省的贫困工人比例也是全国最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这一数字,可能令不少因自己生活在“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而沾沾自喜的人们大吃一惊。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该项研究还发现,传统上“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过上好日子”的观念已经行不通了。统计数字显示,工作时间最长、工作强度最高的劳动者,恰恰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

     
人们不禁要问,造成我们贫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打工一族到底还有没有出头的一天呢?新移民怎样才能在这般环境下过活?我们的社会真的没有希望了吗?带著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部分社区人士,看看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经济结构是贫穷之因

  这份报告发现,在大温地区工人中,有 9.6%的工人生活在属贫困线下,这一比例远远超出了多伦多地区5.3%的贫困工人比例。在卑诗省,贫困工人比例为10.2% ──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5.6%)的两倍。

  罗振鸿,2003年11月从广州移民温哥华,2005年到多伦多发展,今年又“回流”温哥华。对于卑诗省及温哥华在全加贫困工人比例排行榜上敬陪末席,有东西两岸工作经验的他一点也不感到奇怪。“说起来温哥华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全国最高的,每小时8元,而在多伦多,法定的最低时薪只有7.75元,但这并不表示温哥华的人工会高。”罗振鸿表示,“在温哥华,不少打工仔只是获得最低时薪的8元人工;但在多伦多,几乎没有老板会给7.75元的时薪,一般的 Labor工都可以拿到11至12元时薪。”

  “温哥华更像农村,到了多伦多,才有入城的感觉。”罗振鸿指出,东西两岸的贫富差异在于经济结构上。他认为多伦多人口众、地区广、市场大、商机多。“在多伦多就算是买花生也会有很多人光顾,而在温哥华做生意只有两条路,要么够实力走向垄断;要么不够实力惨遭淘汰。”

  温哥华华裔市议员周炯华也承认温哥华打工仔的平均工资比其他地方低,他认为这是经济转型带来的后果。“随著近年来卑诗省支柱产业的资源工业(包括林木业和矿产业)日益衰退,这些行业原来提供的高薪职位正逐年减少。”周炯华指出,“虽然卑诗省近年来也新增了不少工作职位,不过,这些职位大多数是来自利润较薄的旅游服务业,整体工资水平比以往下降了许多。”

  经济不景是致命之伤

  近两年,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省政府推出的宣传卑诗的广告,鼓吹卑诗省经济蓬勃兴旺,并正在迈进“黄金十年”。不少初来乍到的新移民都庆幸自己生逢其时,赶上了一个好日子。即使是在餐厅里“洗大饼”一族,也在等待机会,憧憬著“百业俱兴”时代的到来。

  不过,卑诗省华人消费者协会的陈作人则对此大泼冷水。他认为政府对卑诗省目前经济形势的宣传是误导民众,“事实上,卑诗省的经济情况并没有政府说的那么好。”陈作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指出,“只要你到商场门口看一看便会知道答案了。从商场里拧著购物袋出来的市民比几年前明显减少了。”

  据他观察所得,近年来,除了购买必需的食品蔬菜之外,人们已经少了光顾其他商店了。“如果没有减价的标签,那些时装店恐怕连进去望一眼的人都没有,这难道能够说是经济蓬勃吗?”陈作人质疑道。

  他指出,这几年经济数据一直向好,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目前的经济泡沫完全是持续走高的楼市所造成的。陈作人认为,温哥华房地产市场的高位已经偏离了本地市场的经济承受能力了。“1986年温哥华楼市在高位中崩溃的教训应该值得我们今天吸取和借鉴。”

  自己也是老板的陈作人表示,如果经济好,多给些员工薪酬并无所谓,但是目前经济不景,企业利润偏低,甚至经营困难,拿什么来给员工加工资呢?

  资本主义制度是病源

  莱斯特 瑟罗,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与经济学教授。他在舆论界和政府决策界影响很大,他长年为《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报刊撰文,并时常在电视中就企业和公众感兴趣的经济问题发表见解。

  1996年,瑟罗教授出版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未来世界》,试图描绘一个全新的、正在形成之中的经济赛局,以及这场赛局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的种种挑战。

  他认为,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之后,资本主义在表面上似乎不战而胜,实际上问题却层出不穷。作为主要研究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家,瑟罗教授对60年代末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中日趋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倍加关注。在80年代的美国,男性工资所得的增长部分全部归于收入最高的20%的就业者,而在这之中,工资所得增长部分的64%又归于收入最高的1%的人们。瑟罗教授感叹地说,这已成为一个“全归胜者”的社会。更令人吃惊的还不在此。瑟罗教授还指出,从70年代以来,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率一直在下降,这种现象出现在各年龄层、各行各业和所有的教育层次。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实际工资水平会比50年代还要低。现在,这种情况同样在加拿大出现了,据资料统计,加拿大在1951至1973年间,出现过收入差距缩小现象,但从1973年后开始则逐渐扩大。

  瑟罗把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比作“地球的表层”,因为收入分配状况影响著经济气候。他认为,现在,资本主义体制中收入不平等趋势的恶化已经预示著世界经济中的“厄尔尼诺”现象。

  新民主党背景的时事评论员姚永安认为,贫穷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在资本家的主导下,整个社会都以追求最大的利润为目的,所以两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有钱的,不用干活财富也会越来越多;而没有钱的,不管如何努力,仍然无法追上生活指数的上升。”

  40多年前,阿尔门阿尔奇安写了一篇《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据说这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经济学论文之一。阿尔奇安在文中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辩护。他说,尽管由于无知或非理性使得某些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市场经济本身就提供了一种选择“适者”和淘汰“不适者”的机制。只有那些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才能生存,而不去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会面临困境甚至被迫破产。有专家认为,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死穴。

  姚永安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是行不通了,所以,西方国家已经相继实施了社会主义的福利政策。“我们现在所享受的权益并不是资本主义给我们带来的,而一批左派进步人士为我们争取回来的。”姚永安指,当一家庭医生都觉得在温哥华买不起房,以及一个大学毕业生甫踏出校门便要进入贫困人士行列时,这个社会还会给人们什么希望呢?

  政府带头推高物价指数

  这份政府的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在物价高企的温哥华苦苦挣扎的人,能在蒙特利尔过得相当体面。也就是说,温哥华的穷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收入低,而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指数太高。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令温哥华的物价指数如此之高?陈作人认为,除了大环境因素外,政府在带头加价,以及间接推高生活消费指数方面难辞其咎。“只要你拿出卑诗水电局的账单,就知道这3年来公共事业收费涨了多少,”他指责政府不仅自己带头增加地税、医疗健保费用、大学学费等,还纵容BC Hydro、ICBC、Translink等垄断性公共事业机构在有庞大盈余的情况加价。

  另外,陈作人还批评政府坐拥庞大的财政盈余却不还富于民。“政府盈余并不是什么好事,当中的每一分都是纳税人的血泪钱。”他说,“有盈余却不减税或发还给民众,自己坐享其成,政府与抢钱有什么分别?”陈作人直指三级政府都是“昏君”,只靠知收刮民脂民膏,却未用之于民,“表面上民主,其实是独裁。”

  陈作人又指政府抛出这份研究报告是有“阴谋”的。“政府希望将自己带头加价所带来市民生活上的压力,转嫁到雇主身上,让本来利润逐年递减的企业增加给员工的薪酬,而政府则逐年增加税收,财政盈余越滚越大。”他说,目前本地建筑成本的飙升,部分也是因为政府催谷冬奥基建所造成了。

  新移民拉低收入比例

  近年来,新移民大量拥入温哥华,尤其是中国大陆新移民,十分喜欢落户在人口绸密的大温市区。周炯华认为这也是令大温地区贫困工人比例上升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少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新移民都选择定居温哥华,这些移民虽然有技术,但由于没有本地经验,开始时都只能找到收入较低的工作,”周炯华指,“这些工作过去通常是大温远郊人士从事的。”

  他说,新移民在本地的第一份工大多都不是他们在原居地所从事的专业,许多人为了生计,都会转行从事一些体力活较多的工作。他们甘愿吃苦,从低做起,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干回原来的行业或令自己的经济状况好转。在这段时间,他们客观上拉低了温哥华市的整体收入水平。

  不过,如果与世界银行提出的1天1美元收入的国际贫困线标准相比,那这些新移民都是富裕人士。另外,东方人理财有道和节俭持家,也使中国新移民比其他同等收入的本地加拿大人过得更好。西方人有“先使未来钱”的习惯,东方人则崇尚“积谷防饥”,而且东方人喜欢置业,也令他们少了最昂贵的住房租金负担。周炯华认为,正是东西方文化在理财和消费观念上的差异,令中国新移民的生活压力有所舒缓。

  精神贫困才是最可怕

  不少新移民来到加拿大,工作和生活出现了极大的落差,包括先前期望与眼前现实的落差、过往状况与现在环境的落差。有人怨天尤人,今天抱怨政府没有给他们解决就业;明天不满雇主没有给他们心目中的报酬……

  在职场上不断尝试和打拼的罗振鸿认为,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困。“意识决定一切,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来指导的,”他指出,“一个人如果在精神被摧毁,即使是机会摆在他面前也是枉然。”

  罗振鸿总结来加经验时表示,送给新移民四个字共勉:“放下”“重生”。“放下,就是要放下过去的一切辉煌和光环,从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在加拿大获得重生。”他指中国大陆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学而优则仕”的精英,只重智力,不重“入世”之道,与加拿大恰恰相反。本地的学校比较注重练就学生的生存能力。

  他奉劝新移民们少些怨气,“如果自己是24K金,到哪里都可以发光。”

  也许是他的这份执著,来加拿大前担任上海海洋水族馆副馆长的罗振鸿,最近终于圆了他刚来温哥华时许下的心愿,进入温哥华水族馆从事海洋生物养殖和研究的专业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15: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这么好的帖子,咋就没有人回尼? 
我们就是要多听听各个方面的看法,才可以全面的了解加拿大。 
哪里都不是天堂。 只要那里有我们看中的,想要的,就行。 毕竟我们多少成年人了(有的还成年N多年了吧),准备放下,准备重生吧 瓦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15: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顶,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你!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可能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社区失望了,觉得这个社区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对社区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 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楼主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楼主,你说的多好啊!我在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见怪不怪了,但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社区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话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楼主,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 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楼主,我支持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20: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来自: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2楼,呵呵,楼上的有意思...

“另外,陈作人还批评政府坐拥庞大的财政盈余却不还富于民。“政府盈余并不是什么好事,当中的每一分都是纳税人的血泪钱。”他说,“有盈余却不减税或发还给民众,自己坐享其成,政府与抢钱有什么分别?”陈作人直指三级政府都是“昏君”,只靠知收刮民脂民膏,却未用之于民,“表面上民主,其实是独裁。”

看了很有感触,中国是这样,加拿大也是这样么,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4 21: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温哥华穷吧,
东西倒是最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5 10: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9/10不在贫困线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5 1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温哥华人为何这么穷?十分之一在贫困线下zt

很正常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挣钱也远非生活的全部,好的环境是不是也要折算到价值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驿路枫情加拿大华人网

GMT+8, 2025-7-17 19:37 , Processed in 0.263295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